首页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御书房内,君臣奏对

我的书架

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御书房内,君臣奏对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随着太子这番话说完,御书房内气氛有些凝肃。

  大佬们都缄默不语,因为尚未弄清皇帝父子到底打着什么算盘,贸然开口,一旦说错话便极其被动。

  马周、岑文本显然是被皇帝拉来站队的,更不会多说话……

  待到太子说完,李二陛下一脸沉吟,右手手指曲起,在书案上一下一下的轻轻叩击,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夺夺”轻响分外鲜明。

  少顷,李二陛下才抬头,看着诸位大佬,问道:“科举入仕,方可网罗天下英才为国所用,不至使得胸有锦绣之辈有志不得伸展、有才不可尽用,所以朝廷大力挺行。然而几年来收效甚微,并未有多少寒门子脱颖而出、为国所用……诸位爱卿,以为科举入仕之国策,是否符合时务?”

  一众大佬各自沉吟。

  科举入仕是必然不能反驳的,这是国策,非是皇帝一人脑袋一热拍板定论,而是经由政事堂诸位宰辅以及众多朝臣详细商议之后,方才拟定的政策。

  拥护科举是必须的,这是政治正确,谁敢反对就是否定皇帝、否定整个朝廷,诛家灭门未必,但是受到打压是一定的……所以别听皇帝问得随意,谁若是敢予以否定,等着挨收拾吧。

  张行成低眉垂眼,一言不发。

  就好似皇帝叫他来开会他就来了,却忘记把嘴带来……

  萧瑀年岁大,又是长途跋涉刚刚回京,还没缓过来呢,坐在那里“伏留伏留”喝着茶水,神情有些萎靡不振。

  然而这两位可以装聋作哑,长孙无忌却不行。

  因为刚刚太子的言语之中,可是点名了关中各地州县之学舍坍塌、社学荒废,而关中各地的官员十之七八出自关陇贵族,身为关陇贵族“扛把子”的长孙无忌怎么可能绕得过去?

  略一沉吟,长孙无忌谨慎道:“太子殿下之忧虑实属必要,各地的地方官未能将社学放在首要之位,确实失职。科举制度乃是基本国策,是帝国延续强盛的必要手段,只是科举制度虽然由前朝而兴起,但中途天下大乱荒废多年,现在重现拾起,固然有陛下大力扶持全力号召,但是其中之规制方法尚需慢慢摸索,唯有不断从中寻找疏漏之处,不断加以完善,方能成为国之基石,任重而道远啊!”

  诸位大佬心底默默给长孙无忌点了个赞,不愧是“阴人”,这一手避重就轻玩得确实溜……

  科举是皇帝的政治主张,这一点不容置疑,任何推诿狡辩之词都拿不出手。

  所以长孙无忌没有说什么科举不易、靡费太过、师资缺乏等等言语,张口便肯定了自己的倾向,是坚决拥护皇帝决策的。只是客观原因毕竟存在,您不能要求我们一步登天,事情总得一点一点的办吧?

  给我们点时间,我们一定会干好的。

  只是这个时间是一年两年还是十年二十年,甚至直到皇帝殡天新皇登基……那谁也说不好。

  只是长孙无忌心里清楚,这等话语固然看上去事实就是,但是说到底还是推诿。果然,他话音一落,偷偷去看皇帝的表情,便见到一片乌云盖顶,那一张原本四方俊朗的脸容此刻阴沉得能够滴出水来……

  长孙无忌自然感受到皇帝的不满,心里咯噔一下。

  可是他也很无奈啊,若是这个时候他不说话,事后关陇贵族的那些人怎么看他们呢?

  他是必须维护关陇贵族利益的,否则一旦被人知道他出卖大家的利益去抱紧皇帝的大腿,人心必散。

  人心一散,“带头大哥”可就不好当了……

  一直老神在在的岑文本直到长孙无忌开口之后,这才仿佛回过神来,咳了一声,坐直腰身,缓缓说道:“社学乃是科举之根基,自然应当予以重视,然则赵国公所言句句在理,天下社学荒废非是一天半日,而是长久以来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兴旺社学,的确是难了一些,师资、房舍、补贴……样样都是困难。不过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钱字,只要有钱,那就都好办。”

  李绩有恙,卧床不起,未能前来御书房。昔年远征突厥之时冰天雪地的冻坏了腿,每年这个时节都要卧床一段时间,极其幸苦。他是尚书左仆射,他没来,朝中宰辅便以右仆射张行成为尊……

  李二陛下当即看向张行成:“这两年物阜民丰,连年丰收,民部账上可还宽裕,能否拨出钱来扶持一番社学?”

  张行成连忙道:“启禀陛下,民部账上虽然进项不少,但是开销更大。各州府县连年投入巨资兴修水利、固土屯田,今年又在全国各地调拨军粮运往幽营二州,人吃马嚼,开销巨大,所以……扶持社学,着实为难。”

  这话不是推脱,民部收入高了,但是开销也大,单单房俊在工部期间所提倡的水车、水渠、翻车等等水利设施的兴建,便耗去民部很大一部分税赋。这还是朝中很多大型项目都是李二陛下的内帑参与,比如大慈恩寺的修建,若是都要民部出钱,估计都得破产了。

  而且最大的开销还是东征筹集粮秣,为了确保东征的顺利,一分一毫都不能削减……

  长孙无忌与萧瑀隐隐觉得不妙,这话头说来说去,怎地说成了朝廷没钱?

  这两人虽然不管民部,但是对于朝廷钱库是否丰盈,总归是有自己的渠道去了解,据他俩所知,固然因为兴修水利以及东征只是靡费了大量税赋,但是因为华亭镇市舶司的存在,赋税较之以往差一点翻了一番,哪里就花的了那么多?

  恐怕皇帝要在此做文章。

  固然,一旁的太子似乎就在等着张行成这句话,立即便说道:“欲想丰盈国库,拿出钱来扶持社学推行科举,无非开源节流而已。现在朝廷用度大增,无论是兴修水利亦或是筹备东征,都万万不可削减,所以节流是万万不行的,那就唯有开源一途。父皇,儿臣拙见,可不效仿市舶司之举措?”

  长孙无忌等人顿时大惊。

  什么叫效仿市舶司?

  市舶司之所以能够有海量的进项,靠的就是征收高额的商税,但凡货物由市舶司进出,一律雁过拔毛抽取重税,惹得江南商贾苦不堪言,直至不愿缴纳商税而行险走私,却遭遇了灭顶之灾,不仅海船货殖尽数丢弃,还被房俊紧紧的攥住小辫子,欲哭无泪。

  太子所言效仿市舶司之法……那就必然是全天下征收商税咯!

  长孙无忌断然道:“殿下,万万不可!朝廷正朔,天下竟从,岂能与民争利?”

  他只是强烈的表达自己反对的意见,却并未多说。事实上也勿用多说,征收商税这件事情政事堂已经不止一次进行过讨论,甚至好几次连百官都参与其中,最后的结果皆是不可。

  当然不可,天下货殖十之七八皆在世家门阀手中,朝中百官则十之七八出身世家门阀,让这些人商议可否将他们自己嘴里的肉吐出来,能通过才有鬼了……

  岑文本淡然道:“赵国公此言差矣,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然商贾居于最末,不事生产却攫取巨利,不知礼仪却靡费豪奢,令其将所得之一部分拿出来以作税赋,贴补民生,有何不可?”

  长孙无忌摇头道:“商贾虽然卑贱,但其走街串巷行遍南北,若是征收商税必然使其心生怨愤,届时谣言蛊惑诋毁朝廷,怕是得不偿失。商税不是不能收,只是眼下立国未久,关中心想隋杨者有之,江南前朝余孽有之,山东诸路豪雄之后裔有之……若是经由商贾从中串联,怕是要横生灾祸,社稷不稳。若是征收商税,大可等天下民风安定、局势平缓之后,方可缓缓图之。”

  反正征收商税肯定不行,所有世家门阀皆会群起抵制。

  让我们将到了嘴里的肉吐出来?

  想都别想,逼急眼了搞不好就有那么几个偏远的士族琢磨着举起反旗震一震太极宫里的皇帝……

  否则你以为历朝历代的皇帝愿意放着商税这么大一块肥肉视若无睹?
sitemap